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重磅会议十大看点 权威解读

最新信息

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重磅会议十大看点 权威解读
2023-10-31 23:55:00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会议还提出,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本次会议列明了两大重点,提出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对于资本市场,本次会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
央行权威发声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邹澜表示,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金融工作各领域各环节。
  二是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坚决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
  三是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总量上合理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是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是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
  李斌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对未来一段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一条主线。
  李斌表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
  具体看,一是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好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二是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促进规范健康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持续改善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三农”等金融服务。
  三是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改善金融服务效率。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四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水平。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金融服务的枢纽功能。
  五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断优化金融生态,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继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
来看此次会议十大看点的全面解读:
看点
  1
  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上一次(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工作的定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工作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级。同时,“金融强国”在中央层面为首次提出,金融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选择的新高度,这是党中央在综合研判当前发展阶段之后做出的精准战略定位。
  田轩认为,从数据上看,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长,至今已达到8%左右,这一数字已与美国等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持平。可以说,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量变。但客观上看,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状况,与我国已经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匹配度的差距。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经验,大国的崛起与世界金融中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金融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常常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撬动大量的资源,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国家能力。”田轩表示,“金融强国”战略的提出,是高瞻远瞩且切合实际的正确战略选择,特别对于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从方向指引上具有重要的稳定器意义。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可以说是把金融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金融发展的特殊阶段,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巨大的金融资源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现阶段的问题是还不够强,因此将建设金融强国作为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金融强,意味着国家强。”宗良认为,要实现金融强国目标,需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未来几年如果能将这些目标落实,预计我国金融工作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表示,此次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强国”概念的提出,表明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二是金融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点
  2
  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会议还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如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要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则可能会加大对“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意味着货币政策在总量上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结构上要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对于会议提出的“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曾刚认为,逆周期调节强调的是,在经济下行周期,要通过扩张性政策进行对冲。尽管当前我国有实施宽松政策的需要,但也要注意,我国仍然处在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如果纯粹的逆周期调节规模过大,反倒无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要在短期通过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通过跨周期调节促进经济结构更好地转型,为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曾刚表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要重视重点战略领域发展。未来的经济周期也需要新的重点行业发展,需要通过现阶段政策予以支持。“五篇大文章”则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业在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五个发力重点,这为未来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合理货币条件。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市场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和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明明认为,目前经济复苏仍不牢靠,31日公布的PMI再次回到50以下,意味着未来仍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看点
  3
  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就此表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必须要做好两方面,一是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二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从机构体系上来看,一定要对机构的职责定位、目标功能做出更加明确的界定。因此,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从目前的“大”转向做优做强,同时履行好国有金融企业的担当和使命,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何海峰表示,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制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包括银行业做优做强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从金融行业来说,银行机构目前占金融资产90%以上,仍然是中国金融的最重要力量,从当前现状并着眼未来,银行资本补充十分重要;相应地,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内的中国系统性金融机构,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就此表示,从机构和市场体系看,我国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服务网络,形成大中小机构合理分布、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
  “其中,大型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中小金融要发挥管理层级少、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优势,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董希淼表示,特别是要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因此,要构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加快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中小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广覆盖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部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完善机构定位”“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等都是新提法。这主要是为了完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区域中小金融机构、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定位,是加快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在要求,同时有助于促进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秩序和资源高效配置,不同区域、类型金融机构主责主业,做精做强,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更好防范潜在金融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看点
  4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近年来,我国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稳步进展。
  连平认为,下一步,可能从三个方面发力,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局面,逐渐与国际规则相融合。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在扩大市场准入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与便利。三是提升金融管理能力,使之与开放水平相匹配。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瞬息万变,全球金融风险频发,要防止外部金融风险对国内产生冲击,形成“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金融管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金融高水平开放能够为我国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推进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提高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
  会议强调,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连平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将显著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对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香港增强证券、债券、资理、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等范畴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通过政策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国际金融合作。
  刘晓春表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香港而言,需要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使其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当中更好地扮演“桥梁”作用。
看点
  5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何海峰表示,现代金融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影响范围广、程度深,一旦出现金融动荡事件,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要把所有的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金融监管过去以机构监管为主,现在从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方面全面强化,突出监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过程性,不留任何监管空白和盲区。
  何海峰表示,金融市场要稳健运行,所有金融主体的行为就要有合理的预期,不能不切实际地赌博博弈,才能够避免一些波动造成的金融风险。一些局部的、地方性的金融风险,如果监管不到位,就会导致风险跨区域传播。所以,银行、信贷、保险、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不同市场,要防范跨市场的风险传递。
  “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发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更趋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董希淼表示。
  董希淼具体表示,首先,应强化监管统筹协调。实施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持续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提高监管针对性。其次,应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次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正在形成,有助于减少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提升监管质效。
  “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尤其是监管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对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另外,还要加强惩治金融领域腐败行为。”董希淼表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实现金融业安全稳健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金融监管,提升监管的科学性,为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新型金融风险陆续出现,金融风险相对更加隐蔽,风险传导链条相对更长,更易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形成风险同频共振。因此,需要围绕风险变化特点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娄飞鹏表示,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强化金融机构监管,还要强化金融行为监管,推进功能监管,以此来消除监管盲区,提高监管的全面性,最终通过科学、有效、有力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金融发展的安全性,以此提升国家安全水平。
看点
  6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列明两大重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田轩表示,关于金融风险,会议明确了两个重点领域的工作方向:一是“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二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田轩认为,客观上看,金融风险实际上是对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发展失衡、金融企业治理不够完善、金融体制改革不完善等问题的集中反映,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对于地方债和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化解总体工作思路,正是体现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两手抓的思路,为防范和处置重点金融风险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以及头部企业风险处置提供了工作指引。
  刘晓春认为,本次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理顺地方政府负债的各项秩序,二是地方金融监管责任需落实到位,三是金融犯罪、金融腐败等问题也需要权责到位。
  何海峰就此表示,现代金融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影响范围广、程度深,一旦出现金融动荡事件,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要把所有的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金融监管过去以机构监管为主,现在从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方面全面强化,突出监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过程性,不留任何监管空白和盲区。
  何海峰表示,金融市场要稳健运行,所有金融主体的行为就要有合理的预期,不能不切实际地赌博博弈,才能够避免一些波动造成的金融风险。一些局部的、地方性的金融风险,如果监管不到位,就会导致风险跨区域传播。所以,银行、信贷、保险、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不同市场,要防范跨市场的风险传递。
看点
  7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关于房地产金融,会议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关于房地产金融的表述回应了市场关切。”曾刚表示,房地产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民营房企压力相对较大。因此,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有利于防控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强化对民营房企的支持。本次会议提到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有助于民营房企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导向下,未来不同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可能进一步调整优化,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总需求,更好实现新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形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支持政策,有望有效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据他判断,当前“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的一个重点是强化保交楼,长期看则是要有效转变房企高周转、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在“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方面,短期内主要是要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重点房企信用风险;长期看,房企中包括大量民营企业,未来金融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要进一步消除所有制差异,做到一视同仁。
  王青预计,未来房地产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加码。比如,在“因城施策”原则下,适度放宽包括一线城市部分区域在内的限购措施,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带押过户”模式、激活二手房市场等。在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前景下,四季度楼市有望延续回升势头,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有望减轻,届时房地产行业低迷对整体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也将得到有效缓和。
看点
  8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管涛称,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外汇供求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需要加强对外汇市场的预期引导、规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明明表示,近期,受到美元上涨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承压。但是应该看到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未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回升,配合外汇市场各项管理政策实施,人民币有望逐步企稳。
  会议同时强调,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管涛表示,本次会议对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着墨颇多。尤其是关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提法,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这是针对当前各金融市场形势的有效举措,也可能会有中长期的制度安排。
  管涛认为,未来,防范风险跨境传递共振将是一项比较大的挑战。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深,我国对海外的金融风险敞口增加,金融市场与其他成熟市场之间的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会议强调,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连平表示,在当前国际环境风高浪急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需要十分稳健,避免过度推进所带来的风险。
看点
  9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会议还提出,活跃资本市场。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传达出党中央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系统和实现金融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承诺,明确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和加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来提高经济效率,核心目标是使金融资源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不仅意味着降低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也意味着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股权融资途径,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持续将资本引导至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产业当中。”章俊说。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表述对发展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把资本市场定义为“枢纽功能”,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相对应,同时也与本次会议首次提出的打造“金融强国”的目标相一致。
  “今年是我国推出注册制试点的第五年和全面实行注册制的第一年,注册制就是资本市场市场化水平提升的一个体现,但会议提出仍要‘走深走实’,并不是单纯以提高股权融资规模为目标,这也是给投资者的一剂定心丸。”李迅雷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优化融资结构、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持续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不同市场板块要进一步优化发展,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要扎实推动天使投资、创投、私募投资和四板市场发展。其次,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方式,探索其他股权融资方式,如可转债、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等,多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再者,要推进中介机构专业化发展,通过资源配置和治理规范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同时加强投资者保护,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看来,应当乘着全面注册制这一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改革的“东风”,加快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具体而言,应继续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提升相结合,培育优胜劣汰的健康市场生态与良性循环机制;推动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机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企业治理水平和持续运营能力;强化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在常态化退市的过程中推进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以诚实合法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看点
  10
  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行及投资机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庞溟表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主体和优秀投资标的。他建议,下一阶段应考虑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继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鼓励重要的长期专业投资者进行专业性的集中运作;加强资本市场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协调平衡,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有效地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促进机构投资者助推优质公司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与建设,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完善退出机制;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投资者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章俊表示,一流投资银行与投资机构的培育,对于促进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保护至关重要。在他看来,下一步,投资机构要“审时度势”,深化对金融市场的理解;要“明辨是非”,在投资决策中坚持高度的专业道德标准;要“鞠躬尽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此外,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还应注重与国际同业的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融合全球最佳实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出,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被提上日程,这将增强市场深度和流动性,促进风险管理。”章俊认为,要使债券市场真正成为支持实体经济、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渠道,就必须深化改革,提高市场效率和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合作。
  具体而言,他认为要建立健全债市制度体系,确保市场公平、公正、透明;深化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与客观;进一步加强债市的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加强风险监测和管理,确保债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重磅会议十大看点 权威解读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